花蓮彩券行地理教師教研聽課要點 作者:nb11 2020 年 5 月 5 日 要點一:聽老師的教。老師是課堂教學的主導者,就像導演,對于教師的教,長億電子遊藝場聽課時重點應該關注的是:這節課新課如何導入,包括導入時引導學生參與哪些活動?課堂教學確定怎樣的教學目標?目標在何時採用何種方式呈現?創設怎樣的教學情境,結合了哪些生活實際?採用哪些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設計了哪些教學活動步驟?滲透哪些教學思想?課堂教學氛圍如何?當然,這是一個綜合的過程,需要聽課老師詳實地記載。 要點二:聽學生的學。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聽課更應該關注的,是學生的學習過程。對于學生的學習活動,聽課時應該關注:學生是否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學習活動中學生經常做出怎樣的情緒反應;學生是否樂于參與思考、討論、爭辯、動手操作;學生是否經常積極主動地提出問題等。這些方面,聽課老師應該做出認真的觀察,並寫出具體的記載和分析。 要點三:找準評價的關鍵點。聽課後的評價,要把學生的發展狀況作為評價的關鍵點。教學的本質既然是學習活動,其根本目的在于促進學生的發展。因此學習者學習活動的結果勢必成為評價課堂教學好與壞、優與劣、成功與否的關鍵要素。學生在學習活動過程中,如果思維得到激發、學業水平得到充分的發展與提高、學習興趣得到充分的激發並產生持續的學習欲望,千越電子遊戲場則可以認為這就是一堂很好的課。 總之,q8娛樂城聽課時,九州娛樂電腦版老師的定位很重要,你應定位為教學活動的參與者、組織者,聽課者要有備而聽、並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和授課教師一起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並盡可能以學生的身份參與到學習活動中,黃金電子遊藝場以獲取第一手的材料,澳門半島酒店從而為客觀、公正、全面地評價一堂課奠定基礎。所以說,會聽課,是事後評課的基礎。 維度一:學生學習。觀察視角:準備/傾聽/互動/自主/達成 維度二:教師教學。觀察視角::環節/呈示/對話/指導/機智 維度三:課程性質。觀察視角:目標/內容/實施/評價/資源 維度四:課堂文化。觀察視角:思考/民主/創新/關愛/特質 維度一:學生學習 視角——觀察點舉例 準備 1、學生課前準備了什麼?是怎樣準備的? 2、準備得怎麼樣?有多少學生作了準備? 3、學優生、學困生的準備習慣怎麼樣? 傾聽 4、有多少學生能傾聽老師的講課?能傾聽多少時間? 5、有多少學生能傾聽同學的發言? 6、傾聽時,學生有哪些輔助行為(記筆記/查閱/回應)?有多少人? 互動 7、有哪些互動行為?學生的互動能為目標達成提供幫助嗎? 8、參與提問/回答的人數、時間、對象、過程、質量如何? 9、參與小組討論的人數、時間、對象、過程、質量如何? 10、參與課堂活動(個人/小組)的人數、時間、對象、過程、質量如何? 11、學生的互動習慣怎麼樣?出現了怎樣的情感行為? 自主 12、學生可以自主學習的時間有多少?有多少人參與?學困生的參與情況怎樣? 13、學生自主學習形式(探究/記筆記/閱讀/思考)有哪些?各有多少人? 14、學生的自主學習有序嗎?學生有無自主探究活動?學優生、學困生情況怎樣? 15、學生自主學習的質量如何? 達成 16、學生清楚這節課的學習目標嗎? 17、預設的目標達成有什麼證據(觀點/作業/表情/板演/演示)?有多少人達成? 18、這堂課生成了什麼目標?效果如何? 維度二:教師教學 視角——觀察點舉例 環節 19、由哪些環節構成?是否圍繞教學目標展開? 20、這些環節是否面向全體學生? 21、不同環節/行為/內容的時間是怎麼分配的? 呈示 22、怎樣講解?講解是否有效(清晰/結構/契合主題/簡潔/語速/音量/節奏)? 23、板書怎樣呈現的?是否為學生學習提供了幫助? 24、媒體怎樣呈現的?是否適當?是否有效? 25、動作(如實驗/動作/制作)怎樣呈現的?是否規範?是否有效? 對話 26、提問的對象、次數、類型、結構、認知難度、候答時間怎樣?是否有效? 27、教師的理答方式和內容如何?有哪些輔助方式?是否有效? 28、有哪些話題?話題與學習目標的關系如何? 指導 29、怎樣指導學生自主學習(閱讀/作業)?是否有效? 30、怎樣指導學生合作學習(討論/活動/作業)?是否有效? 31、怎樣指導學生探究學習(實驗/課題研究/作業)?是否有效? 機智 32、教學設計有哪些調整?為什麼?效果怎麼樣? 33、如何處理來自學生或情景的突發事件?效果怎麼樣? 34、呈現了哪些非言語行為(表情/移動/體態語)?效果怎麼樣? 35、有哪些具有特色的課堂行為(語言/教態/學識/技能/思想)? 維度三:課程性質 視角——觀察點舉例 目標 36、預設的學習目標是什麼?學習目標的表達是否規範和清晰? 37、目標是根據什麼(課程標準/學生/教材)預設的?是否適合該班學生? 38、在課堂中是否生成新的學習目標?是否合理? 內容 39、教材是如何處理的(增/刪/合/立/換)?是否合理? 40、課堂中生成了哪些內容?怎樣處理? 41、是否凸顯了本學科的特點、思想、核心技能以及邏輯關系? 42、容量是否適合該班學生?如何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 實施 43、預設哪些方法(講授/討論/活動/探究/互動)?與學習目標適合度? 44、是否體現了本學科特點?有沒有關注學習方法的指導? 45、創設了什麼樣的情境?是否有效? 評價 46、檢測學習目標所採用的主要評價方式是什麼?是否有效? 47、是否關注在教學過程中獲取相關的評價信息(回答/作業/表情)? 48、如何利用所獲得的評價信息(解釋/反饋/改進建議)? 資源 49、預設了哪些資源(師生/文本/實物與模型/實驗/多媒體)? 50、預設資源的利用是否有助于學習目標的達成? 51、生成了哪些資源(錯誤/回答/作業/作品)?與學習目標達成的關系怎樣? 52、向學生推薦了哪些課外資源?可得到程度如何? 維度四:課堂文化 視角——觀察點舉例 思考 53、學習目標是否關注高級認知技能(解釋/解決/遷移/綜合/評價)? 54、教學是否由問題驅動?問題鏈與學生認知水平、知識結構的關系如何? 55、怎樣指導學生開展獨立思考?怎樣對待或處理學生思考中的錯誤? 56、學生思考的人數、時間、水平怎樣?課堂氣氛怎樣? 民主 57、課堂話語(數量/時間/對象/措辭/插話)是怎麼樣的? 58、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人數、時間怎樣?課堂氣氛怎樣? 59、師生行為(情境設置/叫答機會/座位安排)如何?學生間的關系如何? 創新 60、教學設計、情境創設與資源利用有何新意? 61、教學設計、課堂氣氛是否有助于學生表達自己的奇思妙想?如何處理? 62、課堂生成了哪些目標/資源?教師是如何處理的? 關愛 63、學習目標是否面向全體學生?是否關注不同學生的需求? 64、特殊(學習困難、殘障、疾病)學生的學習是否得到關注?座位安排是否得當? 65課堂話語(數量/時間/對象/措辭/插話)、行為(叫答機會/座位安排)如何? 特質 66、該課體現了教師哪些優勢(語言風格/行為特點/思維品質)? 67、整堂課設計是否有特色(環節安排/教材處理//導入/教學策略/學習指導/對話)? 68、學生對該教師教學特色的評價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