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堡電子遊戲場畢業生線上春招,哪些難題待 作者:nb11 2020 年 6 月 11 日 這個春招季,中央民族大學2020屆畢業生許婉雨有點“手忙腳亂”。按照預想,她應當在春節後回到北京,奔波在學校的宣講會和各大公司的面試場之間。然而,疫情的暴發打亂了計劃。 這也是今年874萬畢業生普遍面臨的問題。為了確保春招順利進行,萊寶電子遊戲場社會各界紛紛借助互聯網,將線下招聘搬到了雲端。線上招聘既突破了地域的限制,又避免了聚集帶來的風險,正日益成為這個春招季的主流求職方式。 那麼,線上招聘實行以來,效果如何?還存在哪些難題,又該如何破解?記者從畢業生、高校、用人單位三方面展開了調查。 畢業壓力加劇擇業焦慮、在線面試體驗欠佳 春節以來,許婉雨在網上投遞的簡歷已有一百多份,但收到回應、進入面試環節的卻只有個位數。“真挺焦慮的。”談及這段時間的狀態,許婉雨告訴記者,“沒法回學校,一邊在網上投簡歷、參加面試,一邊還得遠程和導師溝通畢業論文,壓力一直堆著”。 面臨擇業和畢業的雙重壓力,這恐怕是這屆畢業生在春招季共同面臨的困境。北京某高校博士應屆畢業生杜雪也表示,受疫情影響,今年畢業論文寫作和求職的時間線被打亂了,再加上線上招聘這種新形式的出現,“這次春招對應聘者的心理素質和應對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 那麼,將線下招聘搬到線上,畢業生們的體驗到底如何? “說實話,線上面試不是很方便。”許婉雨告訴記者,在她參加的七八場面試中,就至少下載了三款以上軟件。此外,她還提到,受網絡狀態影響,面試可能出現畫面、聲音卡頓的現象。 北京工商大學大四學生聶景雲在春招中也體驗了幾回“雲面試”,但她坦言自己更傾向于線下面試:“線下面試和面試官距離更近一點,還能觀察他對你的反應。” “疫情增加了畢業生自身的就業困難,畢業事宜的不確定性、就業市場模式的調整、用人單位招聘方式的轉變等都會對畢業生就業心態、就業觀念產生消極影響,這些因素的疊加很容易讓畢業生出現迷茫、焦慮、煩躁等心理現象,進一步加劇畢業生就業困難。”廈門大學學生工作部副部長、學生就業創業指導中心主任高斌告訴記者。 西安工業大學就業指導服務中心教師付園表示,根據學校前期的調研,畢業生在擇業中普遍存在焦慮的心態。此外,不適應線上面試的新形式、對網上海量招聘信息應接不暇,也是就業咨詢中畢業生常提到的問題。 “目前最關鍵的是要調整心態,對求職保持一個積極樂觀的態度。要根據目前的就業形勢和國家提供的就業政策,及時調整求職方向。另外,充分利用網上的資源加強學習,提高線上求職的能力。”付園說。 “線上招聘其實要求大家有更明確的求職目標,因為線上機會特別多,容易迷失到海量的信息裡。”智聯招聘校園及國際業務事業部高級總監齊放表示,“大家也要更加認真細心,提前熟悉和了解在線招聘的各個環節,比如提前安裝軟件、進行調試等,避免因為軟件的技術問題影響招聘流程。” 崗位針對性不強、在線指導“隔層皮” 俗話說“金三銀四”,每年的3、4月份,都是人才招聘的黃金期,也是各大高校就業中心工作人員每年最為忙碌的一段時間。 “疫情增加了我國經濟發展環境的不確定因素,也給今年的畢業生就業工作帶來很大壓力。”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招就處處長閆雷告訴記者,受疫情影響,往年在線下舉辦的專場宣講會、雙選會以及就業指導等工作,今年都“搬”到了線上。 線上招聘對高校而言效果如何?採訪中,多名高校就業工作負責人告訴記者,從統計數據上看,線上招聘會和雙選會給各所高校帶來的崗位數量,和往年同期相差不大。有的學校因為增加了網上招聘會的頻次,崗位數量甚至還增加了。 這是否意味著在線招聘會能替代線下招聘?答案恐怕是否定的。武漢理工大學就業處處長石琳表示:“雖然說線上招聘可以讓學生足不出戶找工作,但每天翻閱上千家單位的信息,有效性可能並不如原來線下200家單位,進來走一圈更明確。” 除了招聘會,就業指導形式的變化也給高校帶來了挑戰。 “現在做就業指導工作,面臨新的挑戰,需要高校就業指導工作人員積極應對。”做了近30年就業工作的湖北工業大學招就處處長夏星表示,“尤其是就業困難的學生群體,面臨身心、學業、家庭等各種困難,通過遠程溝通跟當面做工作的效果肯定是有一定差別的。” 事實上,德州撲克怎麼玩各大高校也已經開始探索更有針對性的就業指導做法。記者了解到,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設計了針對網絡遠程面試技巧的視頻課程;廈門大學則組織校內外的職業導師,以線上直播的形式,為畢業生送上空中就業指導“大餐”。 對眾多高校而言,今年的就業工作是一次“摸著石頭過河”的嘗試,並沒有太多經驗可供參考。盡管如此,在過去幾個月的探索與實踐中,高斌仍沉澱下了一些思考:“首先要千方百計拓寬就業渠道、挖掘就業崗位,這是基礎,也是關鍵環節;其次,要做好畢業生的思想引導,轉變就業觀念,幫助每個人盡快找到合適崗位;第三,提供精準指導服務,做好就業幫扶,尤其是加強對重點地區、重點專業、有特殊情況群體的幫扶兜底工作。” 溝通成本增加、考察效果受限 在疫情的倒逼下,用人單位紛紛啟用在線招聘。但實際效果怎麼樣? “我們今年在積極提供更多崗位的同時,全部開展在線招聘。線上接收簡歷情況非常踴躍,較往年增長了3倍左右。”中國國際工程咨詢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董事牛向春表示,在線招聘既提高了招聘的有效性,又降低了企業的工作成本。但她也有所顧慮:“和線下相比,在線招聘的溝通程度略有不足。” 這並不是少數企業的擔憂。立思辰大語文人力資源總監週文告訴記者,原先公司的招聘更多採取線下集中宣講、現場收取簡歷的模式,學生在現場遞交簡歷前,就能當面和HR進行溝通。“現在基本是在網上收了簡歷後點對點聯系學生,雖然針對性更強,但溝通的成本相對也更高了。” 北京快手科技有限公司校園關系負責人付丹丹表示,雖然公司從去年秋招起就採用了“線下+線上”面試的模式,但全面取消線下環節後,仍然帶來了一些挑戰。“面試官和同學們當面交流,親切感更多,互動也會相對更多。而在線上,長發電子遊戲場同學們可能不太願意去表達,或者說的比較少,這可能會影響面試官對同學們的判斷。”付丹丹說。 “面對在線招聘的局限性,企業應該探索更加高效有力的招聘方式,既要讓學生能夠充分了解企業,展示自身的優勢,又要通過多種有效的途徑招聘到符合企業需要的人才。”東北師範大學副校長王佔仁表示。 的確,疫情之下,如何最大限度地化解在線面試遠程溝通造成的局限性,科學準確地遴選出所需人才,是每一家用人單位必須面對的考題。對此,日新電子遊藝場一些企業和招聘平台已經開始了嘗試。 付丹丹告訴記者,為了提升候選人的線上面試體驗,快手多次對面試官進行了線上面試行為規範的培訓。面試結束後,公司會對候選人的體驗進行調研,根據反饋更好地優化面試流程。此外,為了提升在線招聘的科學性,除了在線筆試、面試外,還安排了在線測評的環節。 針對在線招聘存在溝通欠佳、互動不足的問題,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一些新興的互聯網平台為用人單位提供了可能的解決方案。如BOSS直聘平台,為用人單位搭建了與候選人一對一交流的窗口,招聘的前、中、後環節中,用人單位負責人都可以通過文字聊天、視頻面試等形式,澳門麗景灣藝術酒店確保與候選人充分溝通。快手App則借助直播技術,把不少企業的宣講會搬進了直播間:通過“連麥”功能,“主播”不僅能與在線的同學答疑互動,還能實時進行模擬面試。這些互聯網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用人單位與候選人的溝通互動,對在線招聘中面試官準確考察候選人有積極作用。(記者 唐芊爾 鄧暉) 三大重點區域20192020年秋冬季空氣質量目標均超額完成 藍天保衛戰 還得接力幹(小康路上綠色力量) 核心閱讀 20192020年秋冬季,藍天保衛戰交出了一份亮麗的成績單。三大重點區域均大幅度超額完成空氣質量改善目標,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14.9%,重污染天數同比下降39%。 今年是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收官之年。隨著末端治理減排潛力逐漸收窄,要轉變發展方式,實施差異化、精細化、動態化治理,才能挖掘更多減排潛力。 回顧20192020年秋冬季,藍天越來越多了這是很多人實打實的感受,也得到了數據的印證。 近日,生態環境部通報三大重點區域20192020年秋冬季環境空氣質量目標完成情況:京津冀及週邊地區“2+26”城市、長三角地區、汾渭平原均超額完成PM2.5平均濃度降幅、重污染天數下降目標。不過,依然有少數城市沒有完成空氣質量改善目標,山西運城市是唯一一個PM2.5平均濃度降幅與重污染天數下降目標均未完成的城市。 重點區域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14.9% 《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要求,進一步明顯降低細顆粒物(PM2.5)濃度,明顯減少重污染天數,明顯改善環境空氣質量,明顯增強人民的藍天幸福感。 秋冬季正是PM2.5濃度易升高、重污染天氣頻發的時段。據生態環境部的通報顯示,2019年10月2020年3月,重點區域環境空氣質量同比改善,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14.9%,重污染天數同比下降39%。 分區域來看,長三角地區空氣質量改善幅度最大,PM2.5平均濃度為4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6.4%;發生重污染60天次,同比減少58%。 京津冀及週邊地區“2+26”城市次之,PM2.5平均濃度為7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3.6%;發生重污染395天次,同比下降36.2%。 汾渭平原PM2.5平均濃度為7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1.4%;發生重污染152天次,同比下降34.8%。 京津冀及週邊地區、長三角地區、汾渭平原,均大幅度超額完成目標,PM2.5平均濃度分別同比下降4%、2%和3%,以及重污染天數分別同比減少6%、2%和3%的空氣質量改善目標。 “空氣質量改善效果明顯,人民群眾最關心的重污染天氣明顯減少。藍天保衛戰取得這樣的成績難能可貴,值得欣慰。”北京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表示,一方面,優異的成績和“人努力”是分不開的。從“大氣十條”到《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中央到地方、各地區各部門,在控煤、治污、管車、降塵等領域都採取了很多強有力的措施,久久為功,“人努力”的作用要充分肯定。 “另一方面,要認識到這個秋冬季受疫情影響,一些領域工業生產強度明顯降低,機動車行駛明顯減少,污染物排放明顯減少,這並非常態化情況。”馬軍說,春節期間北方地區遭遇多次重污染天氣,這提醒我們,藍天保衛戰任重道遠,還遠遠沒到高枕無憂的時候。 80個城市中,只有少數城市沒有完成目標 三大重點區域80個城市中,多數城市完成了各自空氣質量改善目標,76個城市PM2.5平均濃度降幅滿足目標要求,75個城市滿足重污染天數下降目標要求。 分區域看,京津冀及週邊地區PM2.5平均濃度最低的城市是北京,為47微克/立方米,濃度最高的城市是河南安陽市,達到94微克/立方米,比北京高出了1倍。重污染天數最少的城市是山西陽泉市,僅為3天,天數最多的城市安陽達到33天。 長三角地區PM2.5平均濃度最低的城市是浙江舟山市,為19微克/立方米,濃度最高的城市安徽亳州市為73微克/立方米。21個城市未出現重度及以上污染,重污染天數最多的城市是安徽淮北市,達9天。 汾渭平原PM2.5平均濃度最低的城市是山西呂梁市,為45微克/立方米,濃度最高的城市是陝西鹹陽市、山西運城市(並列),為84微克/立方米。重污染天數最少的城市是呂梁,為1天,天數最多的城市是鹹陽,達到26天。 看空氣質量改善幅度,在京津冀及週邊地區中,河北保定市改善最明顯,PM2.5平均濃度降幅最大,同比下降25%;重污染天數同比減少16天。 在長三角地區,浙江紹興市PM2.5平均濃度降幅最大,同比下降28.6%;江蘇徐州市和安徽亳州市重污染天數同比減少11天,降幅最大。 在汾渭平原,山西呂梁市和河南洛陽市改善明顯,呂梁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18.2%,洛陽重污染天數同比減少20天。 運城是唯一一個PM2.5平均濃度降幅與重污染天數下降目標均未完成的城市,澳門飯店推薦2020空氣質量甚至發生惡化PM2.5平均濃度同比增加1.2%,重污染天氣數由20182019年秋冬季的21天上升到23天。 “客觀說,現在的污染過程和以往相比,明顯呈現影響範圍變小、積累時間變長、持續時間變短、峰值濃度變低、污染程度變輕的特征。”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賀克斌表示,不過受特別不利氣象條件影響後,仍然會出現重污染天氣;總排放量有所降低,新濠影匯但大部分城市排放的污染物向少數幾個城市積聚,使這幾個城市的大氣污染物承載量遠超環境容量,就會發生重污染。 “少數城市沒有完成目標,既是一個城市的問題,很多時候也反映了所在區域的環境問題。”馬軍說,拿運城來說,四支刀技巧一方面,運城工業結構比較重,燃煤量比較大,排放強度高,自身需要去努力、去改善,另一方面汾渭平原區域內存在污染傳輸,各個城市也會互相影響,區域內各城市要有“一盤棋”意識,必須堅持聯防聯控聯治。 未來實施差異化、精細化和動態化治理 今年是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收官之年。這場戰役該怎麼繼續打? “隨著末端治理減排潛力逐漸收窄,未來必須實施差異化治理、精細化治理和動態化治理。”賀克斌表示,各城市產業結構、排放源組成、大氣污染來源各有差異,應針對各城市的達標差距,制定城市差異化的減排目標。 隨著復工復產的不斷推進,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專家擔心一些地方可能出現監管“開口子”的問題。 根據生態環境部去年印發的《京津冀及週邊地區20192020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堅決反對“一刀切”,實施差異化管控。“差別化管控的本意,是防止簡單粗暴一刀切,讓環境保護表現好的企業不受影響或少受影響。”馬軍表示,一些地方借此希望放鬆環境監管,出台所謂免于處罰的規定,為一些超標違規“開口子”,這樣的行為並不可取。 “環境監管當然要避免‘一刀切’,但該監測的、該監管的,還是應該依據相應法規去做,決不能放鬆。”馬軍說,實際上優勝劣汰並不會影響經濟的發展,反而會把市場機會交給有意願、有能力履行好環境責任的企業,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 行政手段之外,德州撲克餐廳綠色金融、綠色供應鏈等市場手段在推動節能減排上大有可為。“最近,一家大型國有銀行開啟全國試點,借助北京公眾環境研究中心蔚藍地圖數據,北京賽車官網強化貸前環境審核和貸中、貸後的長效監控。”馬軍說,目前,蔚藍地圖數據已通過不同方式簽約服務于十多家金融機構。 藍天保衛戰起到了倒逼發展方式轉變的積極作用,在能源、產業、交通運輸結構調整方面,大氣污染物減排潛力仍有待釋放。 “轉變發展方式是最重要、最根本的解決辦法。”馬軍建議,要在鞏固和深化“大氣十條”行之有效措施的基礎上,繼續推動調整能源、產業和交通運輸的產業結構,推動發展方式轉變,釋放減排潛力。 專家表示,大氣污染防治就像治療慢性病,病因是長年積累導致;治病也如剝絲抽繭般需要耐心和毅力,沒有所謂的“特效藥”,持之以恆地推進能源、產業、交通運輸結構轉型升級,久久為功,才能迎來更多藍天。(記者 寇江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