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9研究院youtube地理教研組工作 作者:nb11 2020 年 6 月 16 日 一學年來,在學校和教務處的領導下,地理教研組根據學校教學、教研工作計劃提出的基本要求,認真制訂教研組教學、教研工作計劃並積極開展教學、教研活動。我們堅持落實學校教學工作的指導思想:依據大綱、活用教材、落實雙基、發展智力、培養能力。按照新大綱、新教材的教育和教學基本要求,國碩電子遊藝場在抓好傳統常規教學的同時,借助現代教育信息技術,積極參與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努力提高教學質量和科研水平。具體工作如下: 一。 加強自身修養,針對教材特點,改革教學方式 1.新教材設計的活動靈活新穎,沒有現成的答案,答案開放性過大,這對教師的要求非常高,針對這一點,我們一方面要加強自身修養,強化教育理論與地理知識的學習,及時更新自己的存量知識,建立多元化的知識結構,努力使自己成為具有新型教學理念和知識結構的創新型教師,成為課程教材的建構者和改革者,進而走在新課改的前面。另一方面,對學生的情況也做了詳細的分析,在課堂上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展示自己對問題的解釋,運用證據和共同探究的策略,通過學生小組合作,不同組之間進行答辯,讓學生自己尋求合理的答案(非唯一性)。為此,我們從課堂聽講和作業收繳入手,做好學生思想工作。 2. 新課程地理教材提倡探究式學習,以學生為主體,積極讓學生參與,學生很活躍,香港娛樂城由于活動過多,一節課很難講完,出現了地理教學任務重,課時少的現象。針對課時不夠的特點,具體做法是在平時備課時按單元進行課時備課,對每一節課要講的內容進行統籌安排(講多少,講哪些),同時,大力開展研究性學習,拓展學生學習地理的時間和空間,把獲取地理知識信息的渠道延伸到課外。同時也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3. 針對知識缺乏系統性,零碎這一點,每進行完一節課都要進行課堂小結,每進行完一個單元也要進行小結,對知識點進行梳理歸納,把一些陳述性知識變成具有生成性的知識,讓知識開花結果。 二。 堅持做好教學反思,提高教學效率 新教材正文簡短,篇幅小,賓果奧索樂透網彈性大的特點,許多知識點點到為止,留給教師發揮的餘地過大(變相的加重了教師負擔),同時,課程標準要求不具體,樂透彩開獎號碼查詢講多深,講多少,很難把握。我們每週定時、定點地進行課後教學反思、教材的研究,形成有計劃、有目的的地理備課研討的氛圍,並且在組內統一各年級組的教學進度、統一備課,針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編寫專題練習進行強化訓練,鞏固落實所學知識,全面提高教學成績。 三。激發學生興趣,化難為易 學生普遍感到地理難學,而且地理知識缺乏系統性,零碎(本來就零碎)許多老師說:新課標地理教起來困難,學生學起來更困難。我們在平時的地理教學中嘗試用成功來激發興趣。把學習目標分解,定下階段性的小目標,剛開始要求放低一點,這樣一實現便能激勵學生再接再厲的勇氣,興趣就會越來越濃厚。同時加強學習方法的指導。 四。加強教研組建設 1.組內資料建設,指導學生動手自制教具。 以往我們地理組缺少系統的課件體系,本學期在各位地理老師的努力下,適應地理課改的需要,組內老師的努力下,我們自己制作了一些教學課件,並且實行資源共享。根據課程活動要求,我們指導學生自制——地球儀,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學習地理。 2. 深入開展地理研究性學習活動,提高教師科研能力,積極指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撰寫教研論文。 3.積極參加各種培訓活動,葡京娛樂場提高教師自生素質。一、注意一節課知識的整體性 現在的初中地理教材是案例式編排,打破過去過于注重知識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如果一節課的教學內容還不注重整體性,就會使知識更加支離破碎,更加不利于知識的學習和掌握。 初中地理區域教學中,地理位置的教學,是學習任何一個區域的首要分析要素。因為地理位置分析不透徹的話,後面的課堂教學目標就難以達成。尤其是教材安排的第一案例《東南亞》地區教學,必須達到讓學生清楚的知道,總統娛樂場如何描述一個地區的地理位置,知道地理位置觀察的視角應主要從哪幾個方面入手?否則,就會陷入具體知識的教學中,而不能跳出教材,整體把握編者意圖,課標要求將很難達成! 我們知道,地理位置的描述主要從海陸位置、經緯度位置、相對位置幾個方面入手。而且這種地理思想要貫穿整個初中地理教學始終。 東南亞一課中,教材首個大標題是十字路口的位置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但是,筆者在聽課中卻發現,有些教師課堂上卻省略了經緯度位置分析,而主要從海陸位置和相對位置分析東南亞的十字路口。這是一種不完整、不科學的教學。筆者認為,此處經緯度位置的分析必須要提及,台中市投注站而且要加以分析。況且,東南亞位于100°,赤道附近,會更加佐證十字路口位置說法的正確性,也會為分析本地區氣候的特征做好鋪墊。 有教師認為,分析氣候特征的時候再分析位置特點,筆者認為,那樣組織教學效果不好。一是割裂了區域地理位置特征分析的整體性,不利于學生學習;二是氣候特征應該主要是利用氣溫、降水等圖表來分析。 那麼正確組織東南亞地理位置教學的思路應該怎樣呢? 1.[讀圖] 讀《東西半球圖》提問] 從圖上看東南亞位于哪兩個大陸和哪兩個大洋之間?(從海陸位置和相對位置看,東南亞處于亞洲和大洋洲,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十字路口 ) 2.[讀圖]讀《東南亞政區圖》引導學生思考,東南亞地區所佔緯度範圍?(東南亞位于南緯10°至北緯25°之間,絕大部分在北回歸線以南;赤道橫穿東南亞,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新加坡等國位于赤道兩側。) 注意:教材所學區域,絕大部分都對應一條或幾條特殊的緯線,或赤道或回歸線或極圈,我們一定要把它挖掘出來。 二、注重課堂教學問題設置的科學性、準確性和啟發性 地理課堂常常見到一問難倒全班或是問題拋出後學生回答嚴重跑偏現象。究其原因,與教師問題提出的隨意性和不準確性有直接關系。 如問日本位于哪個亞?馬六甲海峽是由哪兩個島嶼組成?(應該是位于哪兩塊陸地之間)東南亞南北分別是哪兩個大洲?(手指圖的位置卻是北南!)類似問題因不準確,導致七年級學生思路受阻礙,難以回答;再如,問身穿唐服的(江澤民)人是誰?放歌曲北國之春,然後問這是哪個國家(日本)的一首民歌?因問題情境設置與七年級學生生活陌生,而讓學生面面相覷,面露難色。 一節地理課,應圍繞一個或幾個主要問題展開,宜精不宜多,宜有核心問題,宜有啟發性。如果一節課下來老師向學生拋出三十餘個問題,可以想象這些問題的思維含量和可探究性有多大! 東南亞第一課時可以設置問題,你會描述一個地區的地理位置特征嗎?如何運用圖表說出某地區氣候的特點以及氣候對當地農業生產和生活有哪些影響? 三、注重減負增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東南亞一節涉及到的地名多,內容較為繁雜,易引發學生的厭學,畏難情緒,學習負擔重。為此,我們應本著復雜內容簡單化的原則,突出重點,創設情境,減輕學習負擔的原則設計與組織教學。 對于本地區國家的認識,有的教師僅僅是找一兩名學生,指圖說了一遍國家名就匆匆而過,學生印象不深,總感不妥。對于一個地區的學習,能把這個地區所包含的國家記住,對于學生全面認識這個地區肯定是有益處的,盡管現行課標僅僅要求,記住幾個主要國家及其首都。如果我們能想辦法,在最短時間內就能讓學生記住這些國家的名稱,就會大大提高本節課的教學效率。,